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中国教育外交 綜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企业抢滩世界500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尤其是在海陆空等各个领域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中国的载人航天飞天成功,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一伟大壮举。在铁路建设方面,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二,科学技术的全面提升,也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经济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中国成功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此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南亚和亚太方向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访问马来西亚、面向东盟、着眼亚太,目的是开创周边外交新局,推动亚太区域合作,促进地区发展繁荣。两国签署的5年合作规划,以及实现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的目标,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加强金融合作,扩大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加强信息通讯、遥感卫星、生物技术合作。而两国关系从原有的策略伙伴,将扩大成为全面策略伙伴。从这一系列的合作规划,可看出中国意在建基大马,巩固东盟,扩大中国战略影响,开发一个对中国有利的稳定大后方,并与领国塑造互惠共赢格局的战略思维。

          马中关系的提升,从经贸角度,华人将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从文化和血缘角度,也扩大文教发展的空间。随着中国820所大专院校的文凭逐步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认可,加强了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学习,例如:此次中国厦门大学将在大马设立第一所海外分校,这大大有利于重视母语教育的大马华人,也因此开拓了国际教育市场,促进两国校际合作。最近中国政府在中央改革决定内容中,提到教育产业方面的改革,支持文化教育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参与更多海外学院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而厦门大学分校的建立,正好迎合这一改革宗旨,推动和鼓励更多的中国大学来马建立分院,促进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加深两国之间文化和学术的交流,其中马来西亚也充当了中国教育输出的跳板。中国正以非常快速的步伐迎向东盟国家,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而为配合双边的发展,大马商界和教育界,也将全面迎合,寻找、开拓和争取这些商机,以取得多赢互利的局面。

           纵观马来西亚的历史,马来西亚华人人数达到七百多万,是东南亚地区华人素质最高的国家。在文化教育方面,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自建立两百年以来从未中断,对中国文化的保留也是最为完整的,无数前仆后继的华教人士无私奉献与牺牲,才使华文教育得以传承与发展。马来西亚对中国文化习俗保留完整,不同于其它东南亚国家,例如印尼华人如今大多数都不再使用中文名字,已经被印尼文化给同化了。而马来西亚华人每年都会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尤其春节最为慎重,除了应节应景的食品外,还有春节喜庆的装饰,派送红包,还有歌舞文艺节目,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欣热闹的节庆氛围中。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都完整的沿袭下来。在取名字方面,仍是沿用中国取名的习俗。用汉字取名,一般是二个字(或三个字),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马来西亚华人在对文化、教育和语言的传承方面,是非常的执着和坚持。虽然面对二战与冷战时期的种种磨难与挑战,面对马来西亚政府多次制定教育法,欲实现单一源流学习,边缘华教等等不利条文,马来西亚华人始终坚持着,努力据理力争,只为保留其独特文化,延续家乡情。马来西亚华人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存在,华人不论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自己宝贵的中华文化,努力保留自己的文化,薪火相传,使丰富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都能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马来西亚华人几十年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维护和保障华人公民权益,特别是在华人子弟的教育问题上,努力为学子争取最大权益。从早期殖民时期抗议英殖民政府推行不合理的马来西亚联合邦宪制,剥夺华人公民权益,成立马华并积极抗争,向英殖民提呈备忘录,要求修改马来亚宪法,为马来西亚华人争取公民权。积极捐款为新村人民建立家园,设立华小,成人教育班与民众图书馆,让数以千计的华人接受教育。
      1953年,马华与董教总联合组成《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反对教育法令不利华校的条文,提呈教育备忘录,要求保留多源流学习和母语教育的条文,保障华小的母语教育本质和特征。

      其后三十年中又争取和融资兴办华人大专学院拉曼学院,并积极拉动拉曼的发展大计,在马来西亚各个地方增添分院,至今已经造就5万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各领域表现优越。历年来华人大专拉曼学院肩负着一个重大的使命,即提供学子们健全及完善的教育。学院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杰出的学术水平,同时也需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即拥有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在政府有意贯彻单元同化政策,实现单一源流学习的政策下,马华依然坚持支持华小、独中,照顾改制国中,并竭力协助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的开办和发展。深知“教育为根,师资为本”,在面对华校师资短缺的问题,马华多年来努力不懈的在政府内运用策略,谋求解决方案,最终与教育部长共同策划,并实行多项解决问题的方法。

      1993年,马华正式推展《浮罗交怡计划—教育振兴运动》。推动这项运动时希望通过思想革新、建设教育资料辅导中心、领养学生、推广学前教育、安排大专生下乡服务等策略以提升乡区的教育水平以达致提升民族整体素质的目标。

            这些遗存的历史记录,都彰显着马来西亚华人积极努力为华人的权益奋斗,尤其是华人子弟的教育问题,本着“教育是我们的一切,一个都不能少”的宗旨,大力筹款,新建华校,举办教育展,使更多的华人子弟能够接受华语教学,保持特有的文化特点,并落实华人思想兴革大会的共识,发扬华人传统优良的价值观,以及提倡现代优良价值观。而今年,随着马来西亚政府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颁布,政府有意贯彻单元同化政策,实现单一源流学习,这一举措将不利于多源流学校和母语教育的条文,没有保障华小的母语教育本质和特征,淡化华语以及其它语种的学习。针对政府的这一法案,此次马来西亚华人教育界,商界深知是时候迫切从多方面采取行动,积极捍卫华文教育。而随着此次中国国家主席访马,强调中国外交转移,为大马带来多领域契机,马来西亚华人教育界抓住这次机会,采取相关行动,一方面正努力举办签名运动,提呈教育录,要求政府解决华校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积极开拓新市场,大力输出东南亚地区华人教育,通过教育展,以及提供相应的升学管道来帮助马来西亚华裔(东南亚地区华侨)留学中国,使学子接受更为全面的高等教育。

         正是因为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中对中国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国家,且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为学子的华教问题努力,亦是华人素质最高的国家。因而中国政府意在建基大马,巩固东盟,望马来西亚成为中国教育输出的第一站。东南亚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共10国,人口总数约5亿9千万人。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大学在学率低于20%,其在高等教育方面普遍供应不足。如果学子转赴西方国家学习,高昂的学费许多家庭都负担不起。而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海陆空等各个领域一系列的成就,都彰显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超强的创新力。而马来西亚高科技技术尚不成熟,如果马来西亚学子去往中国学习并引进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全方卫的科技人才,将会大大的促进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且中国拥有多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学,有门类齐全的专业学科和高等教育水准,成熟的教育体系可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中国各公私立大专院校都有多姿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子丰富大学生活。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东方文化的起源地。且来华接受教育的费用不高,学子留学中国的优势显而易见,中国将会是东南亚学生留学的最佳选择地。而中国政府每年都设有专项国别奖学金,支持边境省份留学招生。地方政府(即各省)也设有地方奖学金,高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来鼓励外国学生留学中国。意在拓宽国际教育市场,扩大对外教育开放力度,促进海外校际交流合作,推广中文教育,实现中国教育全球化,期望倍增东南亚学生来华留学人数,使中国成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故乡,真正的实现中国教育全球化。

     此次,中国外交政策的转移,把东盟和大国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大马带来经济,文化多领域的商机。而教育界借此机会,采取相关行动,迎合契机帮助更多的大马学子留学中国,使学子接受更为全面的高等教育,从而使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发展教育的基地。

          例如:每年在吉隆坡有由南洋商报和亚洲国际教育集团(AEA)联合主办的“南洋教育展”(马来西亚唯一中文媒体主办的教育展),于今已经迈入了第十六个年头,每年都吸引着逾万人次,旨在为华裔子弟献出一份力量,推广中文,华人教育,为学子升学提供相关资讯。以往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学子海外升学以台湾为首选,但随着中国大陆820所大专院校的文凭逐步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认可,留学台湾已不再是主要的升学出路,而此次主要将东南亚学子输往中国留学。中国大陆完善的教育体系,浓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来华的留学生提供好的教学环境。在今年的教育展中,AEA诚挚的邀请到中国大陆的许多知名大学和一些高职院校,展会上,有优秀教师开讲座,为学子提供专业辅导。通过教育展,学子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国的大学院校,以及赴华留学的相关资讯。
      此次,亚洲国际教育学院AEAAsia Educational Academy开办全马首创的“中国大学预科班”(China Pre-University)。我院本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广中国高等教育,协助鼓励国内高中毕业生及东南亚学生留学中国,大力输出东南亚教育,使学子能更好的体验中国文化,学习各种专业技能,成为全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并让马来文科不理想或经济能力较有限的学生也能够完成高等教育、圆满大学梦。

     什么是预科呢?预科即大学基础课程(University Foundation Year)或桥梁课程(Bridging course),属于大学前的预备教育。“中国大学预科班”主要是针对马来西亚国中生以及独中高二毕业生去中国留学所开设的专班由于中国教育部规定,大学入学年限资格为六年制中学毕业生,而我国SPM国中毕业生(或独中高二毕业生)为五年制,因此开办“中国大学预科班”,能够帮助学生补充相关的大学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替学生节约学习费用,使学生提前了解中国的文化,更快的适应中国的教学模式。学生先在本学院学习,学制为六个月,学生完成六个月的密集班后,将会统一考试,而成绩合格者,本院将会保荐他们去中国大学姐妹学院(中国名列前茅的“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就读,因此本院也成了有意赴中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的最佳跳板。本学院与中国大陆高等学院共同实行“双联教育”体制,即由双方共同招生,联合办学,学校全部采用外国母校教材。授课将由中马教师联合执教,外教均为国外合作名校选派的优秀老师。为了解决马来西亚华人子弟的教育问题,亚洲国际教育学院联合教育界、侨界、商界,系统性规划并制定育才及用才等配套措施,积极为学子创建一个升学平台,并凭借着中马关系的全面加深,马来西亚学子留学中国必定会成为今后升学新趋势。AEA开设的“中国大学预科班”将于今年12月底正式开课,充当中国教育输出国际的基地,且为了这个目标AEA将扮演在东盟的桥头堡。
     中马双方,可就教育文化方面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迎合、开拓,利用这一契机,为更多的马来西亚华人子弟谋求升学福利,积极输出中国教育,开辟这一国际市场,使马来西亚成为中国教育输出的第一站,通过教育外交,即能实现中国与大马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又能让更多的海外华人子弟接受高等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报名单位     
亚洲国际教育学院(AEA)
TEL: 03-3324 9870/012-372 9870  
E-MAILaeamalaysia@hotmail.com
FB: Aea Malaysia              

ADD: 22-2, Lorong Batu Nilam 4B, Bandar Bukit Tinggi, 41200 Klang, Selangor.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第十屆世界華商高峰會

世界華商高峰會創辦迄今適值第十周年,十年來,本著「相容兩岸,廣納四海」的精神,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支持下,獲得海內外華商的肯定及熱烈參與,已成為全球華商共同的重要平台。
為持續促進全球華商社團領袖及企業之交流,增進海內外華商之經貿合作,
世界華商組織聯盟-世界華商高峰會組委會已於2013年10月18日至20日在澳門舉辦『第十屆世界華商高峰會』。
另外,為表揚青年華商之傑出事蹟,同時舉行『2013年世界傑出青年華商』之甄選與頒獎,大會將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擔任主禮嘉賓。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中国教育外交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抢滩世界500如今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市场中一支最活跃的力量。尤其是在海陆空等各个领域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中国的载人航天飞天成功,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一伟大壮举。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也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经济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在铁路建设方面,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二,大量的铁路基础建设为中国的经济注入了动力,而经济的腾飞也为铁路的跨越发展提供契机。可见,经济发展,技术革新,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此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南亚和亚太方向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访问马来西亚、面向东盟、着眼亚太,目的是开创周边外交新局,推动亚太区域合作,促进地区发展繁荣。两国签署的5年合作规划,以及实现2017双边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的目标,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加强金融合作,扩大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加强信息通讯、遥感卫星、生物技术合作。而两国关系从原有的策略伙伴,将扩大成为全面策略伙伴。从这一系列的合作规划,可看出中国意在建基大马,巩固东盟,扩大中国战略影响,开发一个对中国有利的稳定大后方,并与领国塑造互惠共赢格局的战略思维。马中关系的提升,从经贸角度,华人将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从文化和血缘角度,也扩大文教发展的空间。随着中国820所大专院校的文凭逐步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认可,加强了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学习,例如:此次中国厦门大学将在大马设立第一所海外分校,这大大有利于重视母语教育的大马华人,也因此开拓了国际教育市场,促进两国校际合作。厦门大学分校的建立,也推动和鼓励更多的中国大学来马建立分院,促进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加深两国之间文化和学术的交流,而马来西亚也充当了中国教育输出的跳板。中国正以非常快速的步伐迎向东盟国家,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而为配合双边的发展,大马商界和教育界,也将全面迎合,寻找、开拓和争取这些商机,以取得多赢互利的局面。
          在教育方面,中国政府提供丰厚的奖学金鼓励东南亚学生来华留学,意在拓宽国际教育市场,扩大对外教育开放力度,促进海外校际交流合作,推广中文教育,实现中国教育全球化,期望倍增东南亚学生来华留学人数,使中国成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故乡,并成功实现中国教育外交的目标。东南亚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共10国,人口总数约5亿9千万人。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大学在学率低于20%其在高等教育方面普遍供应不足。如果学子转赴西方国家学习,高昂的学费许多家庭都负担不起。而中国目前整体形势良好、经济发展迅猛、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体制完善,中国在海陆空各个领域中的成就,也彰显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超强的创新力,如果马来西亚学子去往中国学习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全方卫的科技人才,将会大大的促进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且来华接受教育的费用不高,将会是东南亚学生留学的最佳选择地。中国政府每年都设有专项国别奖学金,支持边境省份留学招生。地方政府(即各省)也设有地方奖学金,高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来鼓励外国学生留学中国。
     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华人人数达到七百多万,且是东南亚地区华人素质最高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自建立两百年以来从未中断,对中国文化的保留也是最为完整的,无数前仆后继的华教人士无私奉献与牺牲,才使华文教育得以传承与发展。马来西亚华人在华人子弟的教育问题上,努力为学子争取最大权益。此次,中国国家主席访马,强调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转移,把东盟和大国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远亲不如近邻,强调东盟关系密不可分,为大马带来经济,文化多领域的契机。而为配合双边的发展,大马商界和教育界,也将全面迎合开拓和争取这些商机。其中马来西亚华人教育界借此机会,采取相关行动,迎合契机帮助更多的大马学子留学中国,使学子接受更为全面的高等教育,从而使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发展教育的基地。
            例如:每年在吉隆坡有由南洋商报和亚洲国际教育集团(AEA)联合主办的“南洋教育展”(马来西亚唯一中文媒体主办的教育展),于今已经迈入了第十六个年头,每年都吸引着逾万人次,旨在为华裔子弟献出一份力量,推广中文,华人教育,为学子升学提供相关资讯。以往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学子海外升学以台湾为首选,但随着中国大陆820所大专院校的文凭逐步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认可,留学台湾已不再是主要的升学出路,而此次主要将东南亚学子输往中国留学。中国大陆完善的教育体系,浓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来华的留学生提供好的教学环境。在今年的教育展中,AEA诚挚的邀请到中国大陆的许多知名大学和一些高职院校,展会上,有优秀教师开讲座,为学子提供专业辅导。通过教育展,学子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国的大学院校,以及赴华留学的相关资讯。
     为帮助更多的马来西亚华人子弟留学中国,积极开辟东南亚教育输出路线,亚洲国际教育学院(AEA此次开设全马首创的“中国大学预科班”主要是针对马来西亚国中生以及独中高二毕业生去中国留学所开设的专班。由于中国教育部规定,大学入学年限资格为六年制中学毕业生,而我国SPM国中毕业生(或独中高二毕业生)为五年制,因此开办“中国大学预科班”,能够帮助学生补充相关的大学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提前了解中国的文化,更快的适应中国的教学模式。而成绩合格者,本院将会保荐他们去中国大学姐妹学院就读,因此本院也成了有意赴中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的最佳跳板。为了解决马来西亚华人子弟的教育问题,且本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教育理念,亚洲国际教育学院联合教育界、侨界、商界,系统性划并制定育才及用才等配套措施,积极为学子创建一个升学平台,并凭借着中马关系的全面加深,马来西亚学子留学中国必定会成为今后升学新趋势。AEA开设的“中国大学预科班”将于今年12月底正式开课,充当中国教育输出国际的基地,且为了这个目标AEA扮演在东盟的桥头堡。

提供丰厚奖学金鼓励东南亚学生留学中国


中国教育外交
提供丰厚奖学金鼓励东南亚学生留学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且成功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流步伐加快,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而经济贸易的建设也积极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如今,中国政府提供丰厚的奖学金鼓励东南亚学生来华留学,意在拓宽国际教育市场,扩大对外教育开放力度,促进海外校际交流合作,推广中文教育,实现中国教育全球化,期望倍增东南亚学生来华留学人数,使中国成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故乡。
东南亚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共10国,人口总数约5亿9千多万人。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大学在学率低于20%,其在高等教育方面普遍供应不足。如果学子转赴西方国家学习,高昂的学费许多家庭都负担不起。而中国目前整体形势良好、经济发展迅猛、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体制完善,且接受教育的费用不高,将会是东南亚学生留学的最佳选择地。中国政府每年都设有专项国别奖学金,支持边境省份留学招生。地方政府(即各省)也设有地方奖学金,高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还有外国政府奖学金,一些东南亚国家设立了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资助本国学生来华留学,同时委托中国留学基金委实施和负责管理这些奖学金。例如,云南政府每年提供的奖学金为720万元,优秀合格的留学生平均每年可获得6万元的奖学金。而政府每年提供奖学金的经费和名额也在逐年递增。这些奖学金的政策都表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意在推动中国与东南亚教育服务的交流,推动东南亚地区高等教育的输出,使中国成为亚洲主要高等教育输出国。

而随着马来西亚政府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颁布,政府有意贯彻单元同化政策,实现单一源流学习,这一举措将不利于多源流学校和母语教育的条文,没有保障华小的母语教育本质和特征,淡化华语以及其它语种的学习。使得将来更多的马来西亚华人不能接受华语教学,也不能保持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几十年来,马来西亚华人都致力于华人子弟的教育中,通过成立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举办教育展,资办华校,并要求政府解决华校短缺问题,师资问题,努力为华校争取最大权益等行动来普及推广华文教育,更是积极帮助马来西亚华裔(东南亚地区华侨)留学台湾、中国,希望华人子弟能够沿袭华夏的文化与精神。此次更是积极捍卫中文教育,发动反对不利于华语教育的签名运动,要求政府重视华语教育,保存多源流教育。而针对政府的这一法案,华人教育界、商界深知是时候大力输出东南亚地区华人教育,并迫切的从多方面采取行动,一方面正努力举办签名运动要求政府解决华校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积极开拓新市场,积极响应中国鼓励资助东南亚学子来华留学的政策,来帮助华人子弟留学中国大陆,提供学子相应的升学管道,为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更多的条件,使更多的学子能够接受全面系统的中文教学与技能。

例如:每年在吉隆坡都有由南洋商报和亚洲国际教育集团(AEA)联合主办的“南洋教育展”(马来西亚唯一中文媒体主办的教育展),于今已经迈入了第十六个年头,每年都吸引着逾万人次,旨在为华裔子弟献出一份力量,推广中文,华人教育,为学子升学提供相关资讯。以往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学子海外升学以台湾为首选,但随着中国大陆扩大教育开放力度,拓宽国际教育市场,且中国820所大专院校的文凭逐步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认可,留学台湾已不再是主要的升学出路,而此次主要将东南亚学子输往中国留学。中国大陆完善的教育体系,浓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来华的留学生提供好的教学环境。且留学中国费用低,政府提供丰富的奖学金亦吸引更多的学子来华。届时参展的有来自中国大陆的许多知名大学、台湾大学以及一些高职院校,展会上,有优秀教师开讲座,为学子提供专业辅导。通过教育展,学子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国的大学院校,以及赴华留学的相关资讯。

为帮助更多的马来西亚华人子弟留学中国,积极开辟东南亚教育输出路线,亚洲国际教育学院(AEA)此次开设全马首创的“中国大学预科班”,主要是针对马来西亚国中生以及独中高二毕业生去中国留学所开设的专班。由于中国教育部规定,大学入学年限资格为六年制中学毕业生,而我国SPM国中毕业生(或独中高二毕业生)为五年制,因此开办“中国大学预科班”,能够帮助学生补充相关的大学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提前了解中国的文化,更快的适应中国的教学模式。并且从经济方面考量,在本地完成预科班,可以节省一年在国外所需的生活费。因亚洲国际教育学院与中国大陆高等学院共同实行“双联教育”体制,双方共同招生,联合办学,学校采用外国母校教材,学分可转移,所以经过六个月的密集班,考试合格者,AEA将会保荐他们去中国大学姐妹学院学习,直接就读大一,学生无须再进行任何入学考试,这些学校专业科系多,师资雄厚,留学生可以接受更完善的教育。目前AEA与中国名列前茅的“211工程”,“985工程”等院校结为姐妹校,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等。而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率先提供优厚奖学金,预科班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全免或半免学费。

马来西亚亚洲国际教育学院非常重视海外华人子弟的教育问题,此次开设“中国大学预科班”,本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大学院校,侨界、驻外机构力量,系统性规划并制定育才及用才等配套措施,帮助马来文科不理想或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赴华留学,积极为学子创建一个升学平台,并凭借着中国优质高等教育及华语学习环境,积极推广在东南亚高等教育的输出,同时帮助提升中国大学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中国大学预科班”也将于今年12月底正式起跑。充当中国教育输出国际的基地而AEA也为了这个目标扮演在东盟的桥头堡。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最新油品合格名單

**這是政府(11/11日)公布的「油品合格名單」,請大家參考!**
食品藥物管理署於食用油脂產品標示100%純度或宣稱純植物油產品,檢驗結果之脂肪酸組成與標示相符,游離棉籽酚未檢出,且銅葉綠素呈陰性者,共計66件。

請大家參閱 http://mamaclub.com/%E6%9C%80%E6%96%B0%E6%B2%B9%E5%93%81%E5%90%88%E6%A0%BC%E5%90%8D%E5%96%AE/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三大问题会让中国走上不归路】(触及灵魂的阐述)

目前有三大问题,可能让中国走上不归路。

一、民众信仰问题——民信问题 

人民大众和治国者,必须找到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老百姓相信,官场也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国家就能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国家是任何强大的外敌不能战胜的。

问题就在这,改革开放30年,经济是发展了,却把一个民族的信仰搞丢了。一个国家,从统治者到普通大众找不到一个可以认同的价值观,这是最可怕的。

毛泽东活着,毛泽东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太阳,毛泽东死了,金钱成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太阳。以金钱为主导的价值观,必然出问题。都为了钱,官场就会腐败,买官卖官。都为了钱,教育也会腐败,高学费,低质量,一个大学就会变成文凭批发部。都为了钱,医院就不再施行人道主义,就会见死不救。都为了钱,企业就会生产假劣产品,残害大众。……这就是30年来存在的最大问题。当今所有的乱象,皆出于信仰的丢失。金钱主导的价值观,几乎成了全民族共识。原因也在于“四高问题”——高物价、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

你有辆宝马,我骑个自行车,我不嫌丢人。你穿世界名牌,我穿30块钱的衣服也不自轻。但是,你让我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那不行了!因为后者是我作为一个动物的低级要求。

人只有满足了低级需求,才有可能去追求高级需要——服务社会,追求远大理想。一个国家的90%的人群,都在为低级需求而终生奋斗,那么就不去追求高级的,因为没有条件去追求。主要应该是这样的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今天的某些既得利益者,罔顾党和国家的三令五申,连几千年的治国理念也不要了。让广劳动者为低级需求而毕生奋斗,这样,国人的精神境界如何提高,社会道德何以净化?民族创造力何以谈起?

今天的中下层人民,之所以看重金钱,是因为他们的确离开钱不能活。是现实把他们逼成这样了,逼着他们把金钱当作价值观的全部。

为人民服务,让百姓吐气,让民族扬眉,让贪官却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也是立国之本,我们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毛的理论,但根子不能动。离开了毛泽东思想,国家没根子,人心不就乱了吗?

如果另搞一套理论,能得到90%的中国人民认可吗?中国人民都不认可,光你主流媒体喊叫有啥用?大家的心还是散的。对不对?奇怪的是,某些人另搞一套还不算,还骂毛泽东,骂毛泽东思想,否定自己的历史,这些做法,就是让中国人民信仰危机的根子。网上写篇文章,一有怜民的、针砭时政的、推崇歌颂毛泽东思想的马上删了。可那袁腾飞公然骂毛泽东,一个大中国却没有人处置。这不奇怪吗?

二、发展方式问题——民生问题

《泰坦尼克号》一部美国的大片,拿走了中国当年3.2亿票房。可知道,中国当年的总票房才14.4亿。一部电影,就拿走了中国票房收入的五分之一。可怕不?中国共500多家出版社,可年总收入还不及德国贝塔斯曼出版集团一家出版社的总收入。你能说文化行业不挣钱吗?

还有,耐克,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三星……这些世界级的品牌,人家在本国搞产品研发,用这个品牌到全世界去挣钱。

十几年来,我们干了什么?扒房子卖地!房价高入云天,让本国的中下层人民一辈子甚至几代人为开发商打工。许多做实业的也不干了,加入了炒房大军。

全民炒房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制造业危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多,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大学生失业,民族没有创新力。文化落后,知识分子不算人。搞得不少知识分子也要钱不要良心,为开发商叫嚣。这几年房价高涨,与那些不要良心的大学教授到处忽悠大众不能说没有关系吧?

30年来,我们的主流媒体海吹:“改开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高居世界榜首”云云,可30年来,中国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为啥?人家老外不承认!因为你中国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郭一平当县长,把一个地方的好地卖光了,郭二平当县长只能卖农村土地,郭三平,郭四平……他妈的,要这样干,要不30年,土地没有可卖的了,土地一卖就是70年产权,那子孙后代吃什么?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2000多次战争,大部分都是因为没吃的了逼老百姓造反。

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危害之大,用屁股就能想明白。人家发展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创造品牌,挣全世界的钱。我们就这样,用高房价、高医疗费、高学费掠夺本国的中下层人民。这种发展方式,就是断子绝孙式的发展方式。

十几年来,有多少经济学家今天说房价要涨明天要降,早在2008年我就说,这些都是闲扯蛋。只要地方政府卖地财政不取消,高房价永远不会完结。谈房价本来就不是经济学家的事儿。高房价是政治这双手在左右着,国土局、税务局、银行这些开发房地产的关键部门,哪个不是政府直接管的?

再说,房价涨落也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房价与普通大众收入的差距有多大。建经适房、廉租房也不是问题的关键——要是房价降到百分之八九十的人群,用五六年的收入能够买得起的话,那么建经适房、廉租房有多大意义?

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放弃卖地财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三、官场腐败问题——民主问题

腐败和反腐败,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铲除生产腐败的土壤。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雷锋同志还活着,并且做了高官,在这个几乎人人得而腐之土壤环境之下,你能保证他一定不会成为贪官?你现在把中国的官杀完也不行,因为新上来的还会成为贪官。

让纪委监督、检察院查处这没有错,但如果连他们也腐败了,不就和贪官沆瀣一气了吗?再说仅凭有数的几个工作人员管少数量的贪官还能管的过来,如果贪官到处滋生,他们有力回天吗?近几年,纪委、检察的工作力度一再加大,可贪官却越来越多,不正证明了这种担忧吗?

铲除生产贪官的土壤环境,关键在于还权于民,让人民选举、监督官员,也就是传说中的“一人一票”吧?对官,人民能免,对管官的官,人民也能免,让官员的命运掌握在广大人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权贵手中,以人际关系和金钱美女构筑官僚机构。

如果人民不能直接选举罢免官员,那么,能直接的,真正的选人民代表也行,如果这些代表不说真事时,人民还能撤换他。而不是名曰人民代表,实为官员选定,让人民被代表。看看现在的代表还有几个是真正的工人、农民、战士啊?

民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民主是万万不能的。作为动物的人,都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作为社会的人,都离不开民主。民主,不分民族和国别,民主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目前看来,中国式的民主理论上没有错,但实际上却被官员操控了。有些人说西方式的“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可能是担心中国地大域广,不容易操作、统驭,一旦民选会造成争斗分裂——这种考虑,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人以此为借口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打掩护。假设确实人人能投票的民主暂不适合中国国情,何不在某省某地或在某一政府层级先行试点,以五年或十年为期,逐步实行呢?

没有真正的民选,所有的承诺都靠不住——正如没有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你不能不怀疑任何一个官员都是贪官一样。官让民选,官才能重视民生、民意,才会实心踏地的为民服务;官让官定,官只能倾心仰上、媚上,只能行贿受贿,唯官是从。孙锡良认为,比腐败更严重的是,官场集体脱离人民,腐败是官场集体脱离人民的结果。这个是对的。

所有的腐败,皆因脱离了人民,害怕人民,“维稳”人民。只有还政于民,才能遏止大面积腐败。说其它的,都是忽悠。说反腐败,都是假把式,解决不了根子问题。这些年越反越腐,根子就在于离开了人民。实质上,施行民主,也不光是解决官场腐败问题,也是解决官员素质问题。现行体制只能是让庸官上,能者下。假如,让你找个女朋友,以漂亮为标准。你光从自己线上的人来找,这么小的面积,能会有多少漂亮的?如果你要百里挑一呢,那机会不就大了?

看看现在的地方官,除了卖地还会干啥?说句不服气的话,现在的市长,谁都能干。只要不是有毛病,会卖地就行了。看看现在哪个年轻美女官员一上台,几乎百分之百地受到公众质疑。为啥?大多是一选一,谁都能全票通过。人大代表一万人,不顶提名的那一个幕后操纵者。再看看,那些落马的大小贪官们,又有哪一个不是人大全票通过的?——习近平 (触及灵魂的阐述)

如果中国政府及人民全力支持改革-只有这样的改变中国才有希望,中国人也才能有人样,民族才有未来。加油!

濱海南安會館頒獎助學金

教育領航。成人成才

濱海南安會館教育組 頒獎助學金

亞洲國際教育集團提供50助學金

报名单位      
亚洲国际教育学院(AEA)
电话: 03-3324 9870/012-372 9870   
邮箱aeamalaysia@hotmail.com
面子书: Aea Malaysia              
地址: 22-2, Lorong Batu Nilam 4B, Bandar Bukit Tinggi, 41200 Klang, Selangor.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景文科大





景文科技大學所有部別之招生科系
23154 新北市新店區安忠路99號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元培科技大學

元培科技大學103學年度碩士班甄試入學招生簡章公告
一、招生系所: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碩士班、醫務管理系碩士班(包含醫務管理組、健康照護管理組)、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碩士班、生物醫學工程系福祉科技與醫學工程碩士班、環境工程衛生系碩士班、食品科學系碩士班、生物科技系碩士班(申請更名為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碩士班,待教育部核定中)、資訊管理系數位創新管理碩士班、企業管理系碩士班(包含企業管理組、餐旅管理組)。
二、報名日期:102年11 月11日~102年12月4日,一律網路登錄報名並寄送報名表件。
三、網路報名系統http://w9.cc.ypu.edu.tw/exam/。(適用IE瀏覽器操作)
四、口試日期:102年12月15日。
五、簡章索取方式:電子簡章直接於本網頁下方,點選簡章名稱下載招生簡章。
六、諮詢服務請洽本校教務處招生中心,電話:03-6102216;電子信箱:freshman@mail.ypu.edu.tw
※各系所名稱及實際招生名額,依教育部核定公告為準。


國際事務處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國際合作組 Coordinat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ivision 
元培科技大學 Yuanpei University 
地址:30015 新竹市元培街306號 
Address: No.306, Yuanpei St., Hsinchu city, 30015, Taiwan 
http://epage.ypu.edu.tw/bin/home.php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台馬合作 南榮科大迎向世界


FB Plurk Twitter   

 ︹記者林福來南市報導︺南榮科技大學校長黃聰亮指出,台馬合作,南榮科技大學與亞洲國際教育學院簽署協議書,象徵著南榮科大迎向世界,再創高峰!

 為增進台馬學術單位交流及共同推展教育及學術合作計畫,南榮科技大學於昨天在學校行政中心八樓會議室,由黃聰亮校長與馬來西亞亞洲國際教育學院葉濰鳴創辦人分別代表簽署了「合作協議備忘錄」,期望雙方能在彼此可用之資源與管理架構下,進行合作招生、師生交流、語言訓練、人員培訓等合作計畫。

 黃聰亮校長說,近年來由於台灣少子化的影響,大學招生人數有下降趨勢,南榮科大當然也受到不小影響;因此,為了要能永續經營,自接任以來就積極向外發展招生,包含向越南、泰國、印度等國家,目前已有初步成績,此次更將觸角伸向馬來西亞,相信在同是華語環境下,很有機會招收到學生來南榮就讀。

 葉濰鳴創辦人則說,台灣政策鼓勵大學前往國外招收學生,期望憑藉優質高等教育與華文學習環境,推動高等教育往東南亞輸出,尤其現在東南亞國家中高等教育的資源嚴重不足,所以台灣大學有很大發展空間,而馬來西亞華人很多,也懂中文,無形也降低就讀障礙。
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369951
發佈日期: 2013-11-07 00:10:00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與臺灣嶺東科技大學簽署國際產學MoU



教學理念:
本院組織完整含括平面、數位、流行產業與立體產品四大設計領域,承遵學校人文化、數位化、創意化及國際化的辦學理念,配合國家經濟發展需求,落實技職教育特色,強調理論與實務學用合一,培育兼具美感、創新與執行能力之國際化專業設計專業人才。
發展特色:
1.建立全國最優質的設計學習環境
設計學院座落於春安校區聖益樓,總建坪8962坪,堪稱是全國最大的設計學院大樓之一。大樓配合光影、綠意、水文、人文藝術及音樂,營造美的境界,讓學生體驗美的學習。大樓內設有五大「藝展園區」,包括藝術中心、小型劇院、露天表演場、感知互動藝術中心及設計創作藝廊等,讓學生從平面、數位到動態都有展出的舞台。
2.積極爭取外援建立特色學院
本院積極向各部門爭取研究與產學合作的計畫, 98-100年度各類計畫共119件。設計學院自95學年度提出「創意36計」,獲得教育部「補助重要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爭取到三年補助近3,500萬元,計畫以提升學生就業市場競爭力為目標,檢討本學院師資、課程、學生三方面的優勢與應改進事項。此外,於95-97年度成功爭取教育部連續三年補助600餘萬元的「提升技職校院學生通識教育及語文應用能力改善計畫-設計群職涯分析與推廣」計畫,99-101年度更獲補助技專校院建立特色典範計畫,以「建構『人本自然‧綠活創意』設計典範計畫」,獲得補助近1,300萬元,徹底落實設計結合學術研究與產業實務在文化創意與數位內容產業的學院特色。另本校於100年度榮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無論在院或系各面向之特色發展皆有實質幫助與提升。
 3.提供多元海外學習與競賽之鼓勵措施,擴展國際視野
設計學院學生在教學卓越計畫鼓勵下,積極擴展國際視野,包括「海外移地教學」、「海外實習」、「選送學生赴國外就學」以及「海外姐妹學校交流訪問」等,將國際視野的拓展,非僅幾天的參訪活動,而是強調深入觀察與學習不同文化的內涵。另對國際競賽隊伍參與訂定鼓勵辦法,師生屢獲各項設計大獎的肯定,包括時報廣告金犢獎榮獲獎項全球華人第一及年度最大獎、獲4A自由創意獎最佳立體廣告金獎、4C遊戲提案組金獎、墨西哥海報雙年展金獎、入選波蘭華沙海報設計大賽、代表中華台北國手榮獲義大利米蘭OMC世界美髮賽銀牌獎等,平均每年獲獎項達數十人次。

4.鼓勵學生參與展演,啟發設計潛能
設計學院鼓勵推動123+1門檻,學生每學期需參加1場比賽、2場研討會、3場展演及畢業前需取得1張證照。每學期舉辦至少一次校外聯展,至少二次校內聯展,鼓勵學生參與設計競賽及展演,獲得積分納入相關課程平時成績。本校每學年提供補助參與年度「新一代設計展」,以及提供充裕經費,作為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大師至本院藝術中心進行作品展覽與創作演說之活動,達成設計學院師生在個人美學素養質量上的薰陶與啟發。
5.延攬國際師資及重視國際交流
設計學院重視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成立至今除每年積極參與國內或國際學術研討會外,並與歐、美、澳、日、大陸等地許多知名大學互訪或簽訂合作協定。院內師資背景專業,分別來自世界各國名校,激盪學生世界觀之設計風格。除此之外,並延攬業界名師及國際競賽前三名及甲乙級證照之專任技術教師,以強化學生之實務經驗。設計學院師資素質佳,分別來自世界各國名校(如美國普渡、日本文化學園大學、英國丹地、澳洲臥龍崗、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西班牙薩拉曼加、美國沙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台大、清華、師大及台藝大等大學)。
6.提供多元的就業學程
本學院重視各系所的互補與整合,學生可跨院、跨系所選課,本院規劃「文化創意學程」、「數位創作學程」、「婚紗產業學程」、「創意產品設計學程」、「綠文化設計學程」及「BID合作式跨領域學程」等六大跨領域學程,徹底落實國家設計教育,並藉由理論與實務兼顧之培訓課程,提昇學生升學與就業之競爭能力,積極培育具有廣闊視野及堅實專業知識的設計人才。
7.加強產學合作及證照輔導
積極推動產學合作,特別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投入,包括全國各縣市政府觀光工廠之設計規劃與數十家知名企業皆有產學合作關係,並實施校外實習使學生理論與實務兼備。此外,設計學院並積極輔導考取專業之證照,成立證照中心,開設設計證照相關之國內外專業研習課程,通過率達近95%,大大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與臺灣南榮科大簽署MoU


本校位於台南市鹽水區,由沈榮先生、沈乃霖先生、沈水德先生、李炳南先生、陳行昌先生等結合當地仕紳共同籌設,推沈榮先生為創辦人。本校創設時適逢由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為培育更多專業技術人才,配合國家經濟建設,故訂定校名為「南榮工業專科學校」,並以校訓「精研致用」為核心價值。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初開始籌備,五十五年七月十四日奉教育部台(55)高字第11194號令,准予籌設,五十六年六月三十日奉准立案,隨即招生。
本校辦學秉持校訓「精、研、致、用」的精神,四十多年來為我國工商業界發展培育基礎專業人才。歷年來畢業校友活躍於國內外工商業界或學術機構,深受各界讚揚聲譽遠播。
在政府教育政策睿智領導與工商各界大力支持與全校師生辛勤的努力下,使得本校得以不斷的成長茁壯。今後,定當持續秉持本校優良傳統,建設「活力、資訊、新南榮」為目標,堅持「學生第一」、「全人教育」、「一流學府」的辦學理念朝科技大學之路邁進。
南榮科技大學校址位於台南市鹽水區,佔地校地面積7.21公頃,校舍面積9.02公頃,從新營區(臺南市民治市政中心)到校區的車程不到40分鐘。
除教室、實驗室和學術設施外,大學校園的設施還包括教職員和學生宿舍、體育和康樂活動場所等。
體育設施包括現代化跑道、網球場、籃球場、桌球場及羽球場等。
完善的校園設施還包括美食餐廳、書店、宿舍及便利商店等。
「使命及理念」
  1. 培養「全人」之人才,以禮貌治學,營造和諧、溫馨、公平、高效率及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
  2. 將學術研發與地方文化特色結合,讓教育、地方產業與經濟能相輔相成。
  3. 落實產學合作與業界認養,發展全校性及系所特色,規劃學生生涯地圖,建立學生就業的社會核心競爭力。
  4. 發展教學與實務兼具的學府,進而展現資訊化、國際化、多元化及科技整合之特質,繼由優秀推向卓越,邁入頂尖。
  5. 積極照顧學生生活,培養學生「德才雙全」、「學用合一」之優異專業智能與精神,並輔導學生取得證照,實踐技職校院之教育目標。
  6. 全力穩定生源、建構安定之工作環境,快速改造以跨上康莊之道,走出一條永續之路。
  7. 積極開展公共關係,提昇校譽及知名度,善用獨特優勢,開源節流壯大校務基金,強化學校利基。
  8. 廣納建言、尊重學術自由、鼓勵創新思考,創造優質的教學研究環境,加強觀念溝通,凝聚共識,發揮全校之整體競爭力。
737台南市鹽水區朝琴路178號
06 652 3111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Federation of Nam Ann Associations Malaysia's Youth 15th term & Women 8th Term AGM

Federation of Nam Ann Associations Malaysia's Youth 15th term & Women 8th Term AGM @ The Zenith Hotel, Kuantan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與台灣長榮大學締結姊妹校(合作夥伴)




马来西亚首创AEA中国预科班

马来西亚首创AEA中国预科班

即将毕业的SPM国中生,你将何去何从?到中国留学,踏出国门,为梦远航吧!是否正犹豫昂贵的出国留学费用呢?放心,全免奖学金等你来申请!

留學中國, 邁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