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第14屆南洋教育展-修平科大


定位發展為「產學合作型教學大學」。 本校目前學制:分為日間部碩士班、大學部四年制日間、進修部、產學攜手專班及二年制進修學院;專科部二年制在職專班、產學攜手專班及二年制進修專校。

交通
本校位在台中大里工業區入口西側,有仁化路與台三線相連,有豐原客運班車。北經大里市區,可往台中市,南往霧峰、草屯、南投,交通便捷。
日常生活
1. 有美食街餐廳及便利商店,供應各式餐飲,價格公道,衛生可靠。
2.
全校區提供無線網路、逆滲透飲水系統。

1. 全校冷氣教室。
2.
學雜費、學分學雜費之收費標準依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辦理。
3.
本校師資陣容堅強各系均設有系大樓、專業教室等,設備充實完備。另有圖書館、電算中心、教學資源、學生活動中心、諮商輔導室等教學中心。
4.
學校對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協助措施:
(1)
提供就學補助,包含獎學金、助學金、減免及工讀金等。
(2)
受理助學貸款、減免學雜費及各項獎學金申請。
5.
本校為掌握學生學習成效,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與 升學競爭力,安排規劃有國語文、英語文及電腦資訊之基本能力測驗,通過測驗者發給學生基本能力合格證明書;且成績優異者另發給獎金以資獎勵。
6.
本校位居台中市大里區,北距台中市區3公里,毗連工業區,產學互動便利。

第14屆南洋教育展-輔英科大


本校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塑造特色,朝向一所專業大學發展,建立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教育內涵,於專業領域追求學術上的卓越表現,同時秉持「專業、關懷、宏觀、氣質」的教育理念,培養具備人文關懷的專業人才。
 
目前學制分為碩士(含在職專班)、四技(含進修部)、二技(含進修部)、五專,共四大學院,下設18個系科學位學程,分別為護理學院:護理系(含碩士班)、助產系、健康事業管理學位學程、老人長期照顧學位學程。醫學與健康學院:物理治療系、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含碩士班)、保健營養系(含碩士班)、健康美容學位學程。環境與生命學院: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含碩士班)、應用化學及材料科學系、職業安全衛生系、生物科技系(含碩士班)。人文與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系、休閒與遊憩事業管理系、幼兒保育系、應用外語系、資訊科技學位學程、文教事業管理學位學程。並招收五專護理科、醫事技術科及應用外語科。
 
本校佔地十七餘公頃,幅員廣闊,湖光山色,景色怡人。男女學生宿舍內備有網路、電話、空調、電腦桌及單元式傢具等溫馨舒適,亦提供學生校外租屋資訊、租屋秘笈及權益保障等諮詢服務。校園網路骨幹為超高速乙太(Gigabit Ethernet)網路亦連接各教學大樓及學生宿舍,在校園內提供無線網路服務,對外連接台灣學術網路(TANet)及網際網路(Internet),並提供多項數位化服務。具有各類學雜費減免、就學貸款、多項校內外獎學金、急難救助助學金及弱勢學生助學措施(含助學金、生活學習獎助金、緊急紓困金、免費住宿)。另外,聘有醫師免費看診、諮商心靈園地陪伴同學成長。學校地處高高屏之大高雄都會區,除有客運車可到達外,並有捷運及眾多路線之校車及捷運接駁車供搭乘。

第14屆南洋教育展-嶺東科大

嶺東科技大學創立於民國53年,為故國大代表蔡亞萍博士及現任董事長黎明博士伉儷秉持教育興國理念與熱忱所獨資創辦。創辦之初,以嶺東會計專科學校為校名,民國56年更名為嶺東商業專科學校,民國88年改制為嶺東技術學院,民國94年改名為嶺東科技大學,迄今已有46年歷史。
 
本校目前共設立管理、財經、資訊、設計4個學院,並分設企業管理、行銷與流通管理、觀光與休閒管理、國際企業、應用外語、財務金融、金融與風險管理、財政、會計資訊、資訊管理、資訊科技、資訊網路、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媒體設計、流行設計、科技商品設計等16個系與財務金融、國際企業、經營管理、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媒體設計、資訊科技應用、行銷與流通管理、財經法律、流行設計、EMBA、資訊管理與應用、科技商品設計、觀光與休閒管理、財稅與會計資訊等14個研究所碩士班,提供青年學子由大學部至碩士班完整一貫的學習環境。
 
本校擁有優秀師資、先進設備、多元課程與優質行政團隊,秉持專業、積極、熱忱、創新之理念,堅持技職教育之宗旨,朝向亞太一流技職名校目標邁進。
 
充分升學、完全就業為本校教育目標,期能對學生施以最紮實的專業訓練,提供有效的升學、就業輔導,讓學生踏出校園的同時,成為頂尖的社會新鮮人。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FREE)講座:從全球技職教育的發展大趨勢、看臺灣高等技職教育升學機會

敬邀 出席


由「亚洲国际教育集团(AEA)」、「马来西亚宗乡青联合总会雪州分会」联合主催,20个雪州青年团联合主办
日期:20111216 (星期五)
時間: 7:00 pm
地点: 马来西亚黄氏登进家族会讲堂

主催团体

  1. 亚洲国际教育集团 (AEA)
  2. 马来西亚宗乡青联合总会雪州分会
         
          联办团体(排名不分先后)

  • 雪隆王氏公会青年团
  • 雪隆同安会馆青年团
  • 巴生惠州会馆青年团
  • 巴生海南会馆青年团
  • 巴生福建会馆青年团
  • 巴生客家公会青年团
  • 巴生广东会馆青年团
  • 雪隆庄严同宗会青年团
  • 雪隆李氏宗亲会青年团
  • 雪兰莪永春会馆青年团
  • 巴生惠安泉港公会青年团
  • 马来西亚黄氏登进家族会
  • 巴生滨海南安会馆青年团
  • 巴生滨海安溪会馆青年团
  •  巴生滨海潮州会馆青年团
  • 巴生滨海福州十邑青年团
  •  巴生雪兰莪金门会馆青年团
  • 雪隆辛柯蔡济阳公会青年团
  • 雪兰莪诏安东山会馆青年团
  • 巴生滨海福莆仙同乡会青年团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第14屆南洋教育展-華夏技術學院


Hwa Hs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file
办学宗旨
华夏技术学院由赵聚钰博士于民国55年创办,旨在培育学生专业技能与知识,俾为未来就业与继续深造奠定学术基础。为达此目标,本校持续加强师资阵容,改善学习环境,强化教学研究设施,期使学生能于所选领域出类拔萃,并能迅速因应快速的科技发展与多变的社会环境。简言之,华夏的教育系以学生为中心,全力提供稳定、安全、友善的学习环境,俾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受教经验。

发展标竿
本校以Goal-121为发展标竿。G代表Globalization,旨在培育学生的世界观,加强本校的国际化。o代表originality,旨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a代表attitude,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l代表lifelong learning,希望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使学生具备再学习能力,在学期间,就要强化其「121」的条件,也就是1项专业技术(专业领域)2种能力证照(职业证照、外语证照)1张学程证书(跨领域知识)。期使学生于毕业离校后,均能具体表现本校培育成果。

校园位置
本校座落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南势角)工专路111号,距离台湾大学及台湾科技大学所在的台北市公馆仅有15分钟的车程。由于北二高及捷运南势角站就在附近,加以多线公交车经过本校邻近区域,因此对外交通相当便利。

系所设置
本校约有学生6500人,设有11系、1个研究所,分别为:电子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资讯工程系(以上各系属于工程学群)、信息管理系、资产与物业管理系()、企业管理系(以上各系属于管理学群)、建筑系、数字媒体系、室内设计系及化妆品应用系(以上各系属于设计学群)。除了各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外,通识教育中心订定学生必须接受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开设符合此一要求的各种课程。

系所特色
为加强本校竞争力,提升资源使用效能与效率,本校各系()均订有重点发展主轴,逐步形成各系()特色。电子系着重在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两大轴向;电机系着重在能源科技与智慧生活科技两大轴向;机械系着重在机电整合及机械设计制造两大轴向;化工系着重在绿色能源、材料科技、分析检测等三大轴向;资工系着重在计算机绘图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网络科技两大轴向;资管系以U世代物业管理信息化为主要轴向;资产与物业管理系()着重在课程国际化认证和职场实习结合理论等两大轴向;企管系着重在微型创业支持服务;建筑系着重在建筑文化空间设计与永续建筑设计技术整合应用两大轴向;数字媒体系着重在数字游戏设计及影音动画创意等两大轴向;室内设计系着重在创意室内空间设计及健康环境设计等两大轴向;化妆品应用系着重在美容咨询及造型设计等两大轴向。

各种学制
本校提供硕士学位课程、四年制日/夜间部学士学位课程(日夜四技)、二年制/间部学士学位课程(日夜二技、职二技)、五年制副学士学位课程(五专)、二年制间部学士学位课程(夜二专、职二专)另外,也附设进修学院及进修专校,开设二年制假日进修专校课程(假日二专)及二年制假日进修学院课程(假日二技),提供多样化进修的机会。

各項學術成就
本校至今已連續榮獲教育部2009-2012年度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教學卓越」計畫共約1億元獎勵(全台技專校院僅40%的學校獲此項獎勵),成為台灣之卓越大學。其他學術成就如下:
1.       連續榮獲教育部2009-2011年度「特色典範」計畫(智慧型機器人創新整合中心、整合型物業管理產學平台建構計畫)3仟萬元,展現科研特色。
2.       連續榮獲教育部2010-2011年度「國際合作」計畫(美國迪吉彭理工學院國際專業証照、英國倫敦城市行業協會國際專業証照培訓二項國際交流與合作計畫)
3.       電子、機械、電機及資工等系通過華盛頓公約國際工程教育認證。
4.        2007-2010學年間本校共獲得350面國際及國內技能競賽金、銀、銅牌獎,其中包括第38屆芬蘭國際技能競賽資訊技術類銀牌獎、第40屆加拿大國際技能競賽機電整合類銅牌獎,第41屆英國倫敦國際技能競賽機電整合類(mechatronics)及網頁設計類(web design)優勝
5.        2007-2010學年間各系學生共獲得7,832張乙、丙級或國際證照。

激发创意潜力
为提升学生创意,本校每年举办创意机器人竞赛及其它各种激发创意的活动。另外,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释放学生创意潜力,因此在创意竞赛方面,屡创佳绩。例如教育部举办大专院校创思设计与制作竞赛,本校第一届得第一名,连续七届获前三名,另获五次创意奖。又如化学电动车创意设计及竞赛,本校93年获得第一、二名;94年获得第一及第三名;95年获得第一名;96年获得第一、二名;97年获得第二名。

开设跨领域学程
    为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本校不仅帮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更盼望他们具有跨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本校已开设多种跨领域学程,如材料学程、机电整合学程、设施管理学程、智能机器人学程、创新创意应用学程、数字游戏程序设计学程、绿色能源科技学程,俾供学生选读,期能增强其跨领域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前景一片光明
本校创办迄今已逾40年,校友遍布各界,颇受雇主欢迎,他们多数事业有成。近年来,本校积极延揽优良师资,扩充教学研究设施,改善学习环境,业已卓然有成。所有这些优势展现欣欣向荣景象,也为未来光明前途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4屆南洋教育展-元培科大


元培科技大學 Yuanpei University
地址:
30015新竹市香山區元培街306
電話:
03 - 5381183
傳真:
03 - 6102214
網址:


元培科技大學成立於民國53年,為國內最早創辦的醫事技術學校。放射技術專家蔡炳坤先生,鑑於國內醫療水準及醫技教育需求,乃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創辦元培醫事技術專科學校。至民國88年改制為元培科學技術學院,民國95年改名為元培科技大學。本校現有4個學院、8個研究所及16個系。
 
一、醫事科技學院:
包含放射技術系(所)、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所)、資訊工程系及視光系。以「照顧工程、放射科學與醫事技術」為主,在資工的系統開發及軟體設計支援,輔以放射、醫技、視光三系醫事技術的臨床應用,推動發展國民居家照護,與國際醫事發展主題接軌。
 
二、健康學院:
包含環境工程衛生系(所)、食品科學系(所)、生物科技系(所)及餐飲管理系。課程規劃以健康科技為主軸,包括食品衛生與營養、健康餐飲、生技保健、綠色環保為特色。並設有「綠色保健」與「生技製藥」學程,各系均設專題研究、實習與產業實務講座。
 
三、管理暨語文學院:
包含資訊管理系(數位創新管理研究所)、企業管理系(所)、應用財務管理系及應用英語系、社區數位發展研究中心、整合行銷研究中心及綠色會計發展研究中心。基於本校核心價值與辦學精神,以兼具效率與效能的管理教育為目標,培育具有專業知能、創新求變、溝通與人際關係以及決策能力的專業管理人才,本學院並透過四系之專業領域,積極從事營運管理、健康產業及國際商務等領域之教學、研究及產學合作。
 
四、福祉科技學院:
包含醫務管理系(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護理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及健康休閒管理系。健康福祉科技產業是21世紀深具發展潛力的明星產業,以健康管理、健康照護、健康輔具研發及健康促進為四大發展主軸。同時強化院內師資與教學資源的整合,以提升本院健康福祉科技產業的發展能量,進而塑造本院成為技職體系中卓越教學品質的典範。
 
目前社會對生醫科技、健康管理和醫療福祉產業人才需求迫切,本校畢業生皆能充分就業,前途無限光明。

第14屆南洋教育展-景文科技大學


景文科技大學簡介
本校成立於1990年,1998年即為大臺北地區第一所改制技術學院之私立學府。民國20027月,經教育部遴選15位學有專精且形象清新的社會賢達,正式組成公益董事會,並推選王清峰律師擔任董事長。民國20058月復推選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張文雄教授擔任董事長迄今。民國20068月,由董事會遴選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在技職校院頗具聲望的科技教育學者鄭永福教授擔任校長。
本校現有14學系、4組及4個研究所,計分為四個學院1.觀光餐旅學院2.商管學院3.人文暨設計學院4.電資學院。除原電腦與通訊研究所、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文化產業與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環境與物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101學年度新設電腦與通訊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本校主要特色為:
一、校園設施完善,國際安全認證:本校校區規劃完整,校園環境優雅,現有校地面積116,191平方公尺,校舍面積83,387平方公尺,教學設備充足。為提供師生安全健康的教學研究環境,本校申請為國際安全學校,已於20105月獲聯合國WHO認證通過。
二、師資陣容堅強,教學品質最優:本校教師多具有實務經驗,符合科技大學之教育政策,現在師資助理教授級以上達65%,另有29位專任教師在職進修博士中。本校特別注重教學品質的提升,是教育部獎勵的「教學卓越計畫」大學。
三、畢業即能就業,落實產學連結:本校特別注重產學雙向交流,強化產學合作教學,積極推動學生校外實習與海外實習。為培養學生具就業競爭力,成立職涯輔導中心,規劃大一至大四一系列之輔導課程與活動,以達畢業即就業之辦學宗旨。
四、收費全國最低,學生照顧最好:本校自2000年迄今未調漲學雜費,在公益董事會之督導下,一切學校收入用在教學研究上,學雜費為全國私立科技大學中最低,並提供多種獎學金及工讀與助學方案,協助學生在校安心求學。
五 、完善交通運輸網,連結安坑特一號道路直達學校,學習零時差。
六、目前與30所學校(機構)簽訂合約,提供獎學生赴海外攻讀雙學位、交換學生及實習,就學國際化。

國際學生專區:
看了前面那麼多的景文介紹是不是心動了呢? 景文除了有最優秀的師資和教學設備外,自2000年起學雜費已連續多年未調漲,為台灣全國私立學校學雜費收費最低之學校( 大學部工業類學雜費為新台幣4 8,420元,商業類為4 2,110)。同時,為提供給學生更舒適且安全的住宿生活,本校宿舍已於2011年暑假全面翻修(住宿費用一年約為新台幣2萬元起)。現在,歡迎你趕快加入景文的大家庭~
一、外籍生申請人應為未具僑生身份且不具中華民國國籍之外國籍學生。【不含港澳生】   
二、外國學生具高中畢業資格者,得申請入學本校學士學位班。      
三、外國學生凡已在台灣完成申請就學學校學程或遭退學者,不得再申請入學。如違反此規定並經查證屬實者,撤銷其入學資格或開除學籍。   
四、申請人須於每年五月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檢附下列表件送達本校研究發展處國際交流組。
(入學申請表件可至以下網址下載: http://www.just.edu.tw/~praguide/rdie/school/3_inter/3_inter.htm

第14屆南洋教育展-北京理工大學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ounded in 1940, is one of the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in China, a research-oriented institution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liberal arts wi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the focus. BIT has been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and receiving preferential suppor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t is one of the first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run a graduate school, one of the first 15 universities to enter “Project 211” and the 10th university to be approved into “Project 985”.  BIT is now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rating across two main campuses (Zhongguancun and Liangxiang) in urban and suburban Beijing, the university has nearly 23,000 full time students as of the year 2010, including 14,00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ver 5,500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and more than 2,700 PhD candidates.

BIT consists of 17 academic schools, offering 60 undergraduate programs, 49 graduate programs, 23 doctoral programs. There are 3442 faculty and staff members, including 1168 professors and associate professors, among whom there are 6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17 members of Experts with Outstanding National Contributions, and 22 Cheung-Kong Scholars.

As a university traditionally focusing on polytechnic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xcellence in the field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ptic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echanics, power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physical electronics,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chemistry. BIT also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disciplines, such as science, management, life science, humanities, and art desig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re highly valued and actively developed. BIT has established collaborative ties with around 130 universities from 43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Each year, there are more than 700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around 50 countries studying at BIT. Some of them are undergraduate, graduate or doctorate students, some are exchange students, and some are Chinese Language students or Short-term Training program students. There are scholarships available to BIT’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uch as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Scholarship, and the university scholarship. International Student Center (ISC) is fully dedica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fairs, from admission, registration, visa application to academic assistance and logistics service. ISC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s.



Contacts
International Student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dd:  No.5 South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1, P. R. China
Tel: 0086-10-68918120, 68918706, 68911438               Fax: 0086-10-68914846
Email:  enlinw@bit.edu.cn  or  shics@bit.edu.cn
ISC:  http:// isc.bit.edu.cn   BIT: http:// www.bit.edu.cn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EDUCATION MALAYSIA BEIJING AGENT SEMINAR 2011

2011年马来西亚大专院校与中国出国留学合法中介研讨会圆满成功
主題:
- 马来西亚教育网络宣传计划
- 探讨马来西亚留学招生问题





第14届南洋教育展圆桌论坛 - 为教育展造势




今年的教育展将在12月17日和18日在世界太子贸易中心举行,展出项目包括升学情报工作坊、专人提供面对面个人升学和技职辅导、性向测验与生涯规划、申请大学窍门讲座、Job Street 谈时下热门行业、高教教育贷学金专人讲解等。

此教育展已超过10年历史,每年都吸引逾万人次,同时也受到教育部及高等教育部认可,及获得专业人士和团体配合提供升学辅导,及各学校和华团的支持。《南洋商报》也是马来西亚唯一举办教育展的中文媒体。

树人是百年大计,我们希望莘莘学子能在教育展中发掘、认定自己的方向,打造精彩的未来,这也是本报大费周章举办教育展的原意。
当天出席活动者有:
主持人—1)《南洋商报》总经理(文化产业)钟启章

出席—2)叶潍鸣先生(亚洲国际教育集团)
        3)梁胜义先生(升学情报总经理)
        4Mr Teo Ee SingSunway-Tech院长)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葉院長訪嶺東科技大學


左:校長 趙志揚博士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至景文科技大學交流









至元培科技大學交流

亞洲國際教育機構總裁葉濰鳴至元培科技大學進行參訪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11012 16:40:16)元培科技大學成立國際事務處以來,即積極與國際接軌,今(十二)日邀請亞洲國際教育機構總裁葉濰鳴至學校參觀,葉總裁對元培科技大學在以往合作下,認為元培科技大學可吸引馬來西亞華籍學生以外籍學生前來就讀,對元培及馬來西亞華人都是有互蒙其利的成效。

元培科技大學已在五年前即與馬來西亞有海青班五期的學生前來元培科技大學學習餐管系,同時有些同學在二年餐管系後,也接著至元培科技大學就讀大三的課程,可以說已辦得相當成功模式。

國際長黃曉令表示,為了讓更多的馬來西亞華人能夠到元培科大學習,學校也積極作業。葉總裁今天前來一方面了解元培科大能夠在接受馬來西亞華人在大學授教的空間及合作等等。另一方面也前來看在元培科大就讀海青班的馬來西亞學生。

葉總裁表示,其實元培科技大學應由海青班餐管系再轉型至元培科大三個最主要的強系栽培馬來西亞學生。他致力於華人教育主要自己本身也曾出身貧戶,受教育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讓華人至少要授到大學的機會,乃設法為那些家庭差及有限家庭華人無法至高學費的歐美等國就學,也能到台灣就學。因此他每年都會到台灣為這些華人找到適宜學校就讀。葉總裁認為,元培科技大學已有能力將學校最好的學系,讓馬來西亞華人前來就讀。元培科技大學也積極配合作業中。

元培科技大學執董蔡雅賢與葉總裁是老朋友,葉總裁邀請元培科技大學在今年十二月十七、八日至馬來西亞參與2011年南洋教育展。


訊息來源:元培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91881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至輔英科技大學交流

右:副校長 張可立博士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與国立屏东商业技术学院交流

left:国立屏东商业技术学院-林青颖组长







至元培科技大學交流